1月30日,在建常泰長江大橋高速公路面上,工人在進行斜拉索錨頭安裝。該工程于2019年開工建設,預計2024年底建成。
1月28日,工人在大橋高速公路面上搬運纜索牽引繩。
1月31日,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A4標架子隊隊長蔣華在介紹他剛發明改造的清膠小工具。
2月1日,6號墩架子隊隊長張華在主航道橋鋼梁腳手平臺上掛設安全網。
1月30日,常泰長江大橋觀景平臺上,專門前來觀看建橋場面的一家人。
2月1日晚,測量人員在大橋鐵路面進行夜間測量。因夜間溫度低,大橋鋼梁伸縮變形小,工人一般在晚上10點至凌晨2點進行測量。
1月27日,工人在大橋高速公路面運輸爬梯。
1月27日,工人在大橋高速公路面上解除架橋機后錨固裝置。
1月30日,橋梁工人在工地就地吃午飯。
1月29日傍晚,項目工地旁的工人宿舍區。
1月29日傍晚,騎車下班的工人們。
位于江蘇的常泰長江大橋,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,集高速公路、城際鐵路與普通公路“三位一體”。該橋連接常州與泰興兩市,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“世紀工程”。
春節前,《工人日報》記者前往常泰長江大橋,蹲點采訪一周,記錄下工人們在寒冬里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。
2月1日,農歷臘月二十二。當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乘坐各種交通工具駛向家的方向時,常泰長江大橋的工地上卻是機器轟鳴。
江面之上,連日的陰雨天氣讓人們的體感溫度比地面還要低五六攝氏度。伴隨著陰沉的天氣,350米高的主塔有100多米掩蓋在霧氣里。寒風呼嘯,工人只能裹著厚實的冬裝在橋面上作業,行動也變得比往常遲緩。而過幾天這里還將迎來新一輪降溫天氣。
魯寶軍是要爬上主塔最高點的工人,作為電工的他需要在塔尖進行電路鋪設、監控檢修等工作,每上下一趟要一個小時左右?!半m然有防護,站在邊緣有時還是有點手腳發軟,這兩天爬上去根本看不到地面?!濒攲氒娬f,在300多米的高空獨自作業是對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挑戰。
“小時候只有農忙時才能見到父親,一年見面加起來沒有一個月,真的不理解他?!睆埲A是6號墩架子隊隊長,也是一名“橋二代”。從質疑父親、理解父親到感同身受……張華坦言,孩子出生后,他也曾有一段時間因兩地分居和家人有過矛盾?!拔疫@個人比較執著,對工地工友也有感情,從農村出來好多東西沒見過,是跟著一座座大橋長了見識?!?/p>
社交媒體上有一位“大橋哥”,他發布了900多條常泰長江大橋的視頻,收獲了近18萬點贊。而他的真實身份是中鐵大橋局常泰長江大橋項目經理湯忠國。
湯忠國從2017年開始接觸這個項目。說起項目逐個擊破的技術關卡、痛點難點,湯忠國侃侃而談,“建造這個橋一定要克服復雜黏土帶來的施工難題,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把這個問題解決掉?!背L╅L江大橋主航道橋的沉井面積相當于13個籃球場,總高72米。要讓這個“巨無霸”精準嵌進河床以下幾十米,就需要向下不斷取土。但沉井下方有50%都屬于粉質黏土層,這種硬塑黏土黏度很高,在水下就像橡皮泥,一旦把鉆頭給糊住就很難把土吸出來。最終,項目部研發了適用于粉質黏土層的液壓雙絞頭吸泥機、履帶式絞吸機器人、龍門式絞吸機器人等,大幅提高取土效率,并創造了粉質黏土層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紀錄。
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,“世紀工程”背后是裝備、材料、工藝、工法的全方位革新,也是一線建設者不畏艱辛,敢啃“硬骨頭”的決心。
為祖國的大江大河架設飛虹,是屬于筑橋人的夢。常泰長江大橋預計在2024年底竣工。2025年,他們又將奔赴下一個戰場,開啟新的征程。
【蹲點手記】
飛虹連心
“什么時候能通車?”“火車為什么不走中間?”“這個連接處為什么不平整?”“大橋哥”評論區里的這些不解和疑惑,也是當地百姓對常泰長江大橋的關心和期待。在采訪的幾天里,每次經過觀景平臺時,都能看到有人特意驅車前來觀看建設中的大橋。項目部的人告訴我,這個觀景平臺造小了,老百姓們太熱情了。一座橋就像一道彩虹,連接著兩岸的經濟生活,也連接著百姓和橋梁人的心。
一座大橋的建成要好幾年,項目工地就成了這些橋梁人的第二個家。他們和同事、工友待在一起的時間遠比和家人多,聚少離多也成了他們的生活常態?!昂枚嗳巳后w生活過慣了,有時候回家反而和家里人的生活習慣融不到一起了?!币晃还び褜τ浾哒f。
一周的采訪下來,我對于“基建狂魔”“中國奇跡”“世紀工程”這類話語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它是驚嘆與贊美,也是建筑工人艱辛與輝煌的寫照。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,他們在高空與深淵間作業,在懸崖與峭壁間構筑,只為將“天塹變通途”。他們用智慧和汗水詮釋著對職業的熱愛和執著。
“建好一座橋 造福一方百姓”,這是掛在常泰長江大橋下層鋼梁面工地上的一句標語。當我們享受著橋梁帶來的便利時,這些橋梁人可能早已收起行囊奔赴下一個建設現場。而這句話也是橋梁人無論走到哪兒都要肩負的責任,也是他們不變的承諾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